常见的那些说法,到底哪些是“True”(正确),哪些又属于“False”(错误),一条一条来看看吧!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最好选择蛋黄 答案是:✘ 鸡蛋营养丰富,所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比例十分适合人体需要、容易被吸收,因此常被家长单做辅食添加的首选,甚至很多家长将蛋黄作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。 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! - 过早添加蛋黄,有可能引起宝宝过敏,一般建议宝宝8个月后从1/4蛋黄开始添加;
- 另外,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蛋黄可能会引起宝宝消化不良,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。
小编提醒家长一定要给宝宝吃全熟的鸡蛋哦!有的家长喜欢用开水冲鸡蛋汤给宝宝吃,觉得这样能尽可能多地保留鸡蛋的营养。但是,鸡蛋中的细菌、寄生虫等并不会完全被开水烫死,这对宝宝的健康非常不利!
果汁和蔬菜汁也是辅食的一种,不能随便给宝宝喝 答案是:✓ 什么是辅食? 除了与母乳和配方粉外,任何固体和液体食物都属于辅食。 而辅食的一般添加时间是宝宝满6个月后(早产儿除外,需按矫正月龄计算),这也意味着: - 在宝宝6个月之前,不能为补水而给他喝果汁、蔬菜汁等“饮品”。
- 宝宝6月龄~1岁之间,也不建议喝果汁和蔬菜汁。
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:果汁无法给1岁以下的宝宝提供更多特殊的营养价值,反而会增加肥胖和龋齿的风险,不建议纳入饮食。 一方面水果、蔬菜被加工成果汁、蔬菜汁后,其中的纤维素遭到破坏,而纤维素摄入不足,容易出现便秘等问题; 另一方面,用果汁代替水果、蔬菜汁代替蔬菜,宝宝就失去了一次锻炼咀嚼能力的机会。 因此,综合来讲,还是建议家长直接给宝宝吃水果(泥)、蔬菜(泥)。 辅食要避免“相克”的食材在一起 答案是:✘ 这个事情……央视“3.15”都已经辟过谣了! 从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理论中来看,并没有“食物相克”之说。相反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宝宝辅食最好做到食物多样化,从而丰富每餐的食物种类,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。 可是为什么会有“食物相克”这种说法出现呢? 其实,综合起来,不外乎这么几种原因: 食物在种植、采摘、运输、存储以及烹调的过程中,很容易受到各种污染,如果没有处理干净,或处理不当,就容易导致腹泻,甚至出现食物中毒现象。 比如所谓“螃蟹和柿子相克”,生柿子、螃蟹没处理干净或没完全熟透,单吃也会拉肚子的! 如果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,那么无论家长采用什么烹饪方法、搭配方案,宝宝吃了,都会出现过敏现象! 比如宝宝乳糖不耐受,那么吃了含有牛奶的(或以牛奶为原料)的食物,宝宝都有可能出现腹泻。 总之,与其相信“食物相克”,不如选择多种食材,均衡膳食,宝宝才能更健康! 宝宝的辅食食材必须“特殊优待” 答案是:✘ 很多家长觉得,宝宝应该吃得比大人高级,这样更有营养。 比如自己吃国产的樱桃,却一定要给宝宝买进口的、上百块钱一斤的“车厘子”(其实就是樱桃,“车厘子”是英文“cherry”的音译),觉得车厘子更高级、更有营养。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。 食材没有高级、低级之分,只有加工方式的不同,每一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营养。 如果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吃与家庭饮食习惯不相符的食物,将来孩子长大后和家长共同进餐的体验会很差。 所以,宝宝吃的食材应该跟家庭中大人吃的一样,只不过加工的性状和方式不同。 不必非得给孩子吃刚出锅的“热饭”,凉一点没关系 答案是:✓ 通常,宝宝食物的温度最好是在40℃以下,接近人体的体温是最好的。 这样,既不会给宝宝造成因太烫而难以入口的感觉,也不会因为食物的冰冷对肠胃造成刺激。 当然了,家长也没必要每次都用温度计测量食物的温度,只要通过感觉“测量”,不要过冷或者过热就好。 02 宝宝辅食食材的添加顺序 家长最多的疑问就是:宝宝XX月了,可以吃XXX了吗? 按“月”来区分和制订辅食进阶方案没什么问题,但除此之外,小编更希望家长能够充分观察宝宝的成长状况,能够根据宝宝的具体生长发育阶段,来选择食材或辅食性状。 比如,家长的辅食进阶可参考下图:

每个宝宝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,家长无论是给宝宝添加辅食,还是给宝宝制定进食规矩,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宝宝的成长差异性哦! 只有这样,宝宝才能吃得好、长得壮! 我是犀牛奶爸,四岁女娃的爸爸,孕育类APP运营经理,多平台育儿内容创作者,致力于与大家分享科学育儿观念和育儿资源。欢迎关注我,一起陪伴孩子共同长大。 添加个人号rhinopapa,免费下载我整理的百G儿童早教资源,每天限加100人
版权声明
1、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,并标明本网站网址(http://www.192o.com)。
2、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,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。
3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网站不承担责任。
4、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、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,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唯一网址: http://www.192o.com/thread-1650-1-1.html
|